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善哉行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臣(乐府作官。七解乐府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六。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一。)
忧赋863年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草茅臣日休见南蛮不宾。天下徵发。民力将毙。乃为赋以见其志。词曰。
上有太古。
粤有民族。
颛若混命。
愚如视肉。
当斯时也。
虽三王之道不能化。
五帝之泽不能沐。
迨乎混沌欻起。
觇视騞分。
其形也有精有神。
其心也有伪有真。
既凋其质。
又秀其纯。
有智有机。
有义有仁。
有怨有怼。
有悲有辛。
居人灵府者。
总属于神。
神之生也。
摄爽孕精。
胎意婴情。
不迹不眹。
无臭无声。
不居于愚。
不侵于婴。
先物而动。
先人而行。
不注而溢。
不丝而萦。
神之居也。
填胸塞臆。
冥冥默默。
静如寐魔。
将语不得。
其遇如噎。
其饮如食。
其轻者瘠。
其重者殛。
神之行也。
其居幽幽。
其行悠悠。
来不可抑。
去不可留。
其情如剸。
其绪如抽。
其刚为愤。
其弱为羞。
其子为恨。
其孙为愁。
入人之心也。
如毒如螫。
如虔如刘。
不纶而渔。
不兵而蒐。
其坚也龙泉不能割。
其痛也蓖荔不能瘳。
入人之怀也。
倘倘佯佯。
隐隐遑遑
牢然不胜。
悒若有亡。
威能制佚。
力可摧刚。
乖人之性。
反天之常。
不丧而戚。
不役而忙。
不触而醉。
不驰而狂。
是知食鯈鱼者不能巳。
树萱草者不可忘。
倘怀如嚄唶者。
其人立伤。
入人之神也。
昧人之精。
烁人之英。
痴然而作。
如病宿酲。
虽有王澄之色必俛。
乐广之神不清。
入人之首也。
欻从内热。
郁而上结。
不劳膏沐。
自清其发。
有久而释者。
则其人也。
冠丝簪雪。
入人之眉也。
于悒摧颓。
思不自裁。
动如葭灰。
飞上眉来。
颦然无力。
自落金杯。
有积而未巳者。
双眉之翠如一月不开。
入人之目也。
端坐日晏。
凝然忘倦。
注睫直视。
外象不遍。
虽有斧藻之绣。
毛嫱骊姬到于前。
昏如有事。
入人之耳也。
希希夷夷。
俯而不思。
殷然满耳。
其身如尸。
师旷之善听。
苟入之也。
迅雷烈风。
亦不闻之。
入人之齿也。
噤其齿牙。
淡其含咀。
悲嗟既巳。
哆如饿虎。
虽有膹炙餫𩝧堆其前。
粝不可茹。
入人四枝也。
如絷如维。
如劳如疲。
其力如
弱不可支。
苟甚者。
消骨枯髓。
夺色削肌。
其人也立不胜衣。
噫嘻呜呼。
忧之甚也如斯。
向其入之也。
臣皆有之。
然犹未忧。
何实为师。
既忧其身。
须忧其时。
苟肉食者谋失。
而藿食者殃罹。
可不忧欤。
可不忧欤。
夫于政而疲。
于禄而尸。
王道不宣。
皇纲不维。
元恶作矣。
大盗乘之。
是臣忧也。
后之际。
阴教规矩。
夏德涂山
周赞文母
牝鸡无晨。
中馈有主。
苟奇邪而不黜。
乃神器之可取。
宫掖紊乱。
奸邪麀聚。
文信为相而私后。
董偃作庸而尚主。
其甚也。
汉成母以国循姓。
周宣后将权授父。
是臣忧也。
储后之选。
实贤与良。
少海增润。
重离益光。
辅导不至。
乃为猖狂。
叹戾园之思子。
嗟临江之悯王
斯爱是即。
恶乃易彰。
其甚者。
悯怀死而晋乱。
房陵易而隋亡。
是臣忧也。
宗王嫡。
所以贵亲。
茅土足以继其后。
印绶足以饰其身。
至乃割域中之土宇。
半天下之黎民。
王犹未足。
乱以遄臻。
其甚者。
篡则王伦孙秀
杀则清河万人。
是臣忧也。
辅之而王。
在忠与良。
致叔父于折木。
取太公于钓璜。
宠之极也。
其化为权。
权之极也。
其化为强。
其甚者。
曹操以兵而上殿。
高澄抑帝而劝觞。
是臣忧也。
内竖之臣。
乃宠而绥。
竖刁乱齐之日。
伊戾祸宋之时。
西汉中令扇迹。
东京则鄛卿构基。
举手天转。
切齿国危。
其甚者。
陈蕃以贤而陷矣。
何进用忠而僇之。
是臣忧也。
贾谊爱时。
仕止于国傅。
桓谭非谶
官止于郡丞
是臣忧也。
将在于军。
君命不复。
魏绛之法行。
条侯之令肃。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范睢一言。
武安被僇。
是臣忧也。
王臣蹇蹇。
言须逆耳。
治乱终书。
善恶必纪。
赵盾终屈于董狐
崔杼竟书于太史
至有陈象极言以族灭。
李云上书而身死。
是臣忧也。
悬官待贿。
命相取资。
崔烈作司徒之日。
曹嵩太尉之时。
未搜岩穴。
莫访茅茨。
秦缪既诛于五羖
桓魋将退于仲尼
是臣忧也。
如网。
随而补之。
肺石之上。
落人涕洟。
公孙鞅恢令之法。
严延年扫墓之期。
是臣忧也。
命将兴师。
夸力四夷。
既侵岭徼。
定边陲。
以无用之沙漠。
竭有限之民资。
是以先王谓之荒服。
后嗣谓之羁縻。
岂可使亲帅武旅。
躬挥战阵。
汉高白登之辱。
隋炀有雁门之围。
是臣忧也。
出警入跸。
以示严肃。
非有事于名山。
即展义于偫牧。
昭王游汉水以无归。
宣帝幸中山而不复。
是臣忧也。
功作非宜。
夺民农时。
我簠不粢。
阻饥。
倾宫既作。
阿房又施。
人既怨矣。
鬼其泣之。
是臣忧也。
头会箕敛。
关征市赋。
民之胥怨。
无所赴愬。
人厌进修。
家为积聚。
卜式出于富人。
宏羊拔于贾竖。
是臣忧也。
外戚之贵。
上公是列。
西汉王根玉山
东京郭况制金穴。
国步将移。
天泽未歇。
不师殷鉴。
尚遵覆辙。
是臣忧也。
大乐既没。
淫声是起。
宋都已改。
行人贪贿。
如斯陈国一时雄。
玉树后庭花至死。
是臣忧也。
先之而昌。
后之而亡。
先之者尧兴唐
舜兴虞。
后之者癸丧
辛丧商。
故王之忧国者而日旰不食。
士之忧位者而载贽出疆。
鹑居●8766食者何汲汲。
孔席墨突者何遑遑。
故臣之忧也。
尽此而巳矣。
愿陛下忧之。
治可致乐康
道可跻羲皇
则天下幸甚。
风俗通义佚文卷四:氏姓上 其七十四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九
刁氏,齐大夫竖刁之后。
战国时有刁勃。
汉有刁间,齐人,以富闻,子孙居勃海(《广韵》三《萧》,《通志·氏族略》)
感惜旧事三章 其一 清 · 姚燮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九
谍舌笼鹦以粒骄,拉烟为宅不如枭。
愿求秦斧诛嫪毐,谁坐齐庭谳竖刁
九曲河源争简絜,群星天次拱招摇。
六宗大礼多沿革,漫说私禋重不祧。
宦者传论 南朝宋 · 范晔
 出处:文选卷五十
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
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故周礼置官,亦备其数。
阍者守中门之禁,寺人掌女宫之戒。
又云:「王之正内者五人」。
月令:「仲冬阉尹审门闾,谨房室」。
诗之小雅,亦有巷伯刺谗之篇。
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来旧矣。
将以其体非全气,情志专良,通关中人,易以役养乎?
然而后世因之,才任稍广。
其能者,则勃貂管苏有功于楚晋,景监缪贤著庸于秦赵。
及其弊也,竖刁乱齐,伊戾祸宋。
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
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
高后称制,乃以张卿大谒者,出入卧内,受宣诏令。
文帝时,有赵谈北宫伯子,颇见亲幸。
至于孝武,亦爱李延年
帝数宴后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
元帝之世,史游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
其后弘恭石显佞险自进,卒有萧周之祸,损秽帝德焉。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至永平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
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揔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惟阉官而已。
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
于是中官始盛焉。
自明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资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
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图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閒,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闱之任也。
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
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
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
虽时有忠公,而竞见排斥。
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
阿旨曲求,则宠光三族;
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
汉之纲纪大乱矣。
若夫高冠长剑,纡朱怀金者,布满宫闼;
苴茅分虎,南面臣民者,盖以十数。
府署第馆,基列于都鄙;
子弟支附,过半于州国。
南金、和宝、冰纨、雾縠之积,盈牣珍藏
嫱媛、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绮室。
狗马饰彫文,土木被缇绣。
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
构害明贤,专树党类。
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权彊者,皆腐身薰子,以自衒达。
同弊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殚书。
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穷栖,寇剧缘閒,摇乱区夏。
虽忠良怀愤,时或奋发,而言出祸从,旋见孥戮。
因复大考钩党,转相诬染。
凡称善士。
莫不罹被灾毒。
窦武何进,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群英之势力,而以疑留不断至于殄败
斯亦运之极乎!
袁绍龚行,芟夷无馀,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曹腾梁冀,竟立昏弱
因之,遂迁龟鼎
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信乎其然矣!
复宫阙后上执政 唐末至五代 · 杨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六
子云有言曰。
琴瑟郑卫调。
俾夔因之。
亦不可以致箫韶。
董仲舒云。
琴瑟不调。
甚者必改而更张也。
舜承尧禅。
当太平至理之后。
犹且放四凶。
举八元八恺。
而后百揆四门。
方克调序
当今承百王衰弊之末。
继万法隳散之馀。
皇纲不序。
事无旧贯。
阁下掌国之钧。
提人之柄。
将循其旧而就为治乎。
将择其善而渐以化乎。
将新其辙而革其弊乎。
某诚不敏。
粗达利病之源。
常欲得布露蕴蓄于执政
以助教化。
则与躅人之喜愠。
随声而是非者。
固不同其轨矣。
夫广引古事。
以黩左右。
盖类庸医。
不审疾病。
掊聚众药。
合为一法。
希有或中耳。
况今下笔者。
言登庸之善。
则皋夔萧曹。
语字牧之能。
则龚黄卓鲁。
此亦阁下饫于听视矣。
今不敢远为徵譬。
请质而言之。
阁下将循其旧而就为治耶。
且四海生灵。
火陷密网。
举手摇足。
如在桎梏。
其怀革弊刬讹之政。
如旱苗之待甘雨。
若循其旧不为之制。
信其治不为之忧。
蠹不剔则坏及根本。
毒不抉则疽及骨肉矣。
以此知循旧之难也。
阁下将择其善而化以渐耶。
且知人之道。
圣哲犹难。
仲尼有以貌以言之失。
则阁下所为善者。
其欲询于人乎。
其欲取于言乎。
取于言。
言未必信。
询于人。
人未必诚。
盖浇竞日久。
煽为朋党。
内则巧诈万变。
外则絜矩自任。
同于已者。
互推互挽。
出于已者。
挤辱如仇。
访于人有是有非。
听于人有端有曲。
虽秦鉴之明。
尧羊之触。
未免其挠且惑。
此以见择善之难也。
阁下将欲新其辙而革其弊耶。
在今日时之讹。
俗之坏。
况大兵久役之后。
救其衰残。
未有首于此也。
前车已覆。
后车岂可蹑而行之。
固当改辙易涂。
以取其不倾不蹶。
道路之人。
亦知此为至计。
况廊庙帷幄之画。
岂不以是为急哉。
然民困已久。
如涸泽穷鳞。
噞喁馀喘。
更沃之沛泽。
则有苏活之望。
若顾而哀之曰。
吾未能卒致其泽。
命贯而挈之。
俟有水之地。
则舍而放诸。
则是鱼之反不如噞喁于涸泽矣。
此以见新辙之难也。
然则为政之道。
固在乎人。
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息。
今大兵之后。
生民陷于涂阱。
九州四海。
固仰首于吾君吾相。
以待其脱涂出阱也。
使吾君为尧为舜。
固在吾相之左扶右翼。
齐桓公管仲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竖刁易牙
则国乱而无主。
身殁而不殡。
如此则匡持裨赞。
系于臣不系于君也。
今阁下莅事以来。
以为天下安乎危乎。
贾谊居汉文升平之代。
犹言今所安者。
抱火而厝于积薪之下。
而寝其上。
矧今日生民。
首未去其压。
足未释其缚。
乃欲循常之辙以安辑还定。
犹为饥仆者谭翊日之膳。
将何所济哉。
夫欲安其民。
则莫若择守宰
夫欲固其本。
则莫若去奢侈。
夫欲官之治。
则莫若为官而择人。
夫欲弊之革。
则莫若限田而定赋。
夫朝廷之立。
在固本根。
本根固则兆庶安。
兆庶安则盗贼息。
盗贼息则基于太平矣。
欲安其兆庶。
莫若择守宰
守宰良则人民安。
人民安则无逋逸。
如抱沉痼者偶所亲之卫养。
焉肯舍其亲而从疏乎。
苟不精择其守。
慎选其宰。
信虚声。
徇请谒。
是致祸于民。
而思其安。
如挟弹以驱林。
恶禽之惊也。
决防以涸泉。
怪鱼之逝也。
汉宣帝诏曰。
与我共治天下。
其惟良二千石乎。
故承平之代。
号为得人
内外肃穆。
时风一变。
如是则守宰之任。
其可容易乎。
其可轻受乎。
今远方郡邑。
民抱愁痛。
嗷嗷然如婴儿之望父母也。
朝廷命牧守。
邑宰
以何道而取耶。
其有忘慈惠之心。
蕴聚敛之志。
不思疾痛。
但恣刻剥。
役尪瘵以从欲。
饰厨传以邀名。
天路高邈。
叫诉无所。
居者以远而吞气。
行者以赂而设誉。
纵使贪过桀蹠。
亦可高枕夷
如此则流毒于下。
岂有既乎。
故曰欲安其民。
莫若择守宰也。
夫世态骄奢。
竞相扇习。
生民益痛。
时风益讹。
昔有谏舜用漆者。
以其漆不已至于象。
象不已至于珠玉。
夫塞其源。
绝其流。
犹有浸渍溃防之穴。
而况决其源。
疏其流。
其可罪诸洋溢乎。
且古者车服仆隶。
悉系于位。
上不得踰制。
下不得僭上。
贞观开元之初
位至丞相
其导从不过十数人而已。
迨林甫秉政。
内挟邪以固宠。
托势以立威。
胜已者巧法以诛之。
异已者倚公以斥之。
内外畏恶。
林甫亦自审其曲。
由是出入严其兵卫。
如见大敌。
自后执政者。
嗣其馀风。
至今不衰。
下至散班冗职。
但力可致者。
即前有驱。
后有殿。
固莫问于品秩矣。
至于崇德雅望。
亦不能复其本。
纵心有所恶。
皆有类聚者瞽惑。
不得固其节矣。
且月俸既有限。
馀给既无数。
以有限之入。
供无度之费。
俾其分一职。
当一位。
不掊不敛者。
亦鲜矣。
车服仆隶之为费。
尚且如此。
矧复后庭曳绮罗饰粉黛者。
其费如何哉。
故因赂而仕。
由贿而达。
牛骥皂隶。
汨为一流。
居外者恃内之权。
恣其刻削。
居内者恃外之遗。
益其侈靡。
耗民之
如城之狐。
蠹民之力。
如社之鼠。
枯骸朽皮。
尽取后已。
阁下其不痛心乎。
其不抆泣乎。
夫四方程式。
自辇毂出。
傥阁下剋已以行。
俾四海知所法。
则其为革弊刬讹。
不啻沃汤于砌雪也。
故曰欲固其本。
莫若去奢侈也。
自大驾南巡。
官失其守。
冀贩缯织畚之伍。
有安刘灭项之才。
于是烂羊续貂。
首尾颠倒。
苟无董正
是紊国经。
元宗平内难。
有功者多横行自负。
姚梁公当国。
光武故事。
请不任功臣以政。
优其禄秩。
寘于散地。
使不干禁忌。
无韩彭菹醢之戮。
保子孙爵禄之庆。
阁下不以是为虑乎。
书曰。
官不必备。
惟其人。
国家设庠序之官。
盖说礼敦诗之本也。
苟非其人。
焉可妄授。
今贵游豪冑。
言国庠
凡受其官。
意若获谴。
故朝廷职事。
亦以为寻常。
莫知大学为国之本。
本颠则枝叶从之矣。
焉有文明之代。
轻易儒学。
齿其位者。
曾不知书之颠倒。
而欲以此发明大义。
阐扬大道。
是犹责瞽者以元黄。
语聋者以律吕。
举是一隅。
则百辟其选。
岂可不摭其名责其实也。
故曰欲官之治。
莫若为官择人也。
今天下黔首。
不惮征赋。
而惮力役。
明敕屡降。
非不丁宁。
州县奉私。
曾不遵禀。
既因循未用。
亦有所未尽焉。
盖侨寓州县者。
或称前贤
或称衣冠。
既是寄住。
例无徭役。
且敕有进士及第
许免一门差徭。
其馀杂科。
止于免一身而已。
今有侥倖辈偶忝微官。
便住故地。
既云前曾守官州县。
须存事体。
无厌辈不惟自置庄田。
抑亦广占物产。
百姓惧其徭役。
悉愿与人。
不计货物。
只希影覆。
富者称物产典贴。
永绝差科。
贫者以富籍挤排。
助须从役。
利入私室。
害及疲民。
无利润者。
转见沉沦。
有膏腴者。
坐取安逸。
衣冠户以馀庆所及。
合守清廉。
既恃其不差不科。
便恣其无畏无忌。
且古画地之数。
限人名田。
一则量其贫富。
一则均其肥瘠。
今凡称衣冠。
罔计顷亩。
是奸豪之辈。
辐辏其门。
但许借名。
便曰纳货。
既托其权势。
遂恣其苞囊。
州县熟知。
莫能纠摘。
且州县所切。
莫先科差。
富贵者既党护有人。
贫困者即窜匿无路。
上逼公使。
下窘衣资。
怨嗟之声。
因伤和气。
苟权利之路绝。
请托之幸除。
即民必泰。
俗必阜矣。
何以塞其门。
杜其隧。
在定其税额而已。
自一品至九品
各限其田。
田有恒。
即赋有限。
无路广占矣。
既绝其广占。
即富者无苟免之徭。
贫者无非次之役。
则凋瘵何有夫不苏。
时俗何有夫不安。
故曰欲弊之革。
莫若随田而定赋也。
是四者。
固为政之纲也。
将欲安其人。
丰其俗。
实未有先于此道也。
复有急于是者。
盖朝廷之法也。
夫法者。
士庶之所以共。
固不以士则废。
庶则用。
所以一而行之者。
欲人之鲜过也。
苟轻者以赂而重。
曲者以势而直。
纵朝廷示于人。
虽一子不为信。
而况有势有赂者。
焉肯凛畏哉。
今朝廷之法。
不及州县之条。
州县之条。
违者必有刑。
所以人知惧。
朝廷之法。
犯者未必罪。
所以人莫畏。
是以冠履杂处。
首尾倒置。
国君之威。
不行于世。
牧伯之令。
反信于时。
如此则风俗日已漓。
国柄日已陵。
不其痛欤。
不其惜欤。
今为政者。
未尝以此为痛。
盖各急于私。
不计于法。
设有其行典者。
悉贫而寡援。
俾其受罚而兴怨。
蓄愤而不能诉。
鬼神有知。
固纳其诉。
则伏阴愆阳。
繁霜苦雨。
岂不职于此哉。
石碏杀其子。
君子以为义。
叔向戮其弟。
仲尼以为直。
今阁下当此大柄。
岂有舍其义与直
而混其名与龌龊者为偶哉。
今法不患不制。
而患不行。
事不患不立。
而患不公。
苟以用法必公。
不以豪强而曲直。
则不出户可以见四方之承禀。
不下席可以知兆庶之休戚矣。
代宗朝用杨绾为相。
性清俭。
时论推之。
及为相。
郭汾阳河中节度使
惮之。
妓乐减半。
验于此。
即四方凛畏当国者操守耳。
陈平对汉文云。
宰相者。
上佐天子燮理阴阳。
内亲附百姓。
镇抚四夷。
使御史大夫各得其职。
今阴阳调乎。
百姓亲乎。
四夷柔乎。
内外之职各得其任乎。
欲阴阳之调也。
狱无滞讼。
官无滥政。
农桑无失时。
公府无加赋则里有歌。
巷有颂。
和声达于上。
休气属于下。
阴阳何有于不调哉。
欲百姓之亲也。
不夺其力以营台榭。
不劫其才以具土木。
不掠其粮以给犬马。
不赋其财以资交结。
闻民之病。
如子之病。
闻民之馁。
如已之馁。
百姓何有于不亲哉。
欲四夷之柔也。
省刑罚。
薄赋敛。
谨庠序之教。
申孝悌之义。
乡里识尚齿之敬。
路知事长之礼。
然后固其关防。
禁其侵掠。
橐其戈革。
示以恩信。
四夷何有于不柔哉。
欲内外之职得其任也。
命各举所知。
随材引用。
不以位微而不录其言。
不以地寒而不取其行。
称文者授以文学之任。
然后考其文之臧否。
称武者授以兵卫之任。
然后验其武之勇怯。
称理者授以亲人之任。
然后责其理之优劣。
称钱谷者授以度支管榷之任。
然后课其钱之盈虚。
实者升之。
不副者黜之。
其升黜皆及其所举。
故人不以党而进。
亦不以独而退。
则内外之职。
何有不得其任乎。
自元和以降。
宰相闭关不接士夫。
游其门升其室者。
非有世故。
非有媒荐。
固不可偶顷刻之语。
周公一沐三握发。
公孙宏开东閤
邴吉不以吐车茵为过。
而乃致理
故太平之基。
非一士之功也。
借如大厦崇崇。
诚柱石栋梁之力。
然舍其栾栌榱桷。
此为何室哉。
今天下有倒悬之急。
实阁下夜以继日筹其事。
坐以待旦思其用。
忘寝食以待往来。
捐金帛以给贫困之也。
某家且贫。
读书著文之馀。
以渔猎奉甘滑。
今阁下居密勿启沃之地。
辄以渔猎为谕焉。
夫渔于泽。
遍水而布罟。
猎于林。
被野而设罝。
不遍不被。
是阙其具也。
及其获鱼得兔。
非一日之力。
今内外百执事。
亦罝罟之众目焉。
焉可一一责其获。
又焉得以不获而不设也。
然能不纵其跃。
不漏其走。
亦足助为渔猎矣。
苟或不掩其走。
不蔽其跃。
即捕之无亏其纲纪。
则后日之渔猎。
不患于遗矣。
惟不以词之繁。
试一二垂省。
幸甚幸甚。
疾幸诗 北魏 · 阳固
四言诗
彼谄谀兮,人之蠹兮。
刺促昔,罔顾耻辱。
以求媚兮,邪干侧入。
如恐弗及,以自容兮。
志行偏小,好习不道。
朝挟其车,夕承其舆。
或骑或徒,载奔载趋。
或言或笑,曲事亲要。
正路不由,邪径是蹈。
不识大猷,不知话言。
其朋其党,其徒实繁。
有诡其行,有佞其音。
籧篨戚施,邪媚是钦。
既谗且姤,以逞其心。
是信是任,乱是以多。
其始不慎,末如之何。
习习宰嚭,营营无极。
梁丘寡智,王鲋浅识
伊戾息夫,异世同力。
江充赵高,甘言似直。
竖刁上官,擅生羽翼。
乃如之人,僣爽其德。
岂徒丧邦,又亦覆国。
嗟尔中下,其亲其昵。
不谓其非,不觉其失。
好之有年,宠之有日。
我思古人,心焉若疾。
百凡君子,宜其慎矣。
覆车其鉴,近可信矣。
言既备矣,事既至矣。
反是不思,维尘及矣(同上)
梁甫吟 元末明初 · 刘基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悽。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皇憔悴将安栖?
注:此诗云“艳妻”、“牝鸡”,亦为奇后而作。
内侍元淹心狠貌恭善柔成性两京来往威福甚高金帛祇承则妄干延誉迎候失行辄加鞭挞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三
元淹佞幸居怀。谄谀成性。
竖刁之狡狯。翻覆邦家。
类伊戾之猖狂。动摇州郡。
回天转日之势。况此犹轻。
城狐社鼠之威。方斯未甚。
有恭石之巨蠹。滥奉前规。
无管勃之奇功。叨居近习
往还三辅。威福甚高。
去来两京。风霜极烈。
苞苴未入。坠以黄泉之深。
贿赂潜通。招以青云之上。
鞭笞士子。耻辱官寮。
犬羊披虎豹之毛。燕雀假凤凰之翼。
岂可滥班九掖。点秽罘罳。
宜可投诸四荒。以禦魑魅。
驰驿速发。无俾少留。
各下所司。即宜催遣。
堲谗说殄行1055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二八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书》云:「朕堲谗说殄行」。
传曰:君子之所为,为可传、为可继也。
凡行之不可传、继者,皆殄行也。
尧舜之所堲也。
世衰道丧,士贵茍难而贱中庸,故邪慝者进焉。
齐桓公欲用竖刁、易牙、开方三子。
管仲曰:「三子者自刑以近君,去亲杀子以求合,皆非人情,难近」。
桓公不听,卒以乱齐。
齐桓,贤主也。
管仲信臣也。
夫以贤主而不用信臣之言,岂非三子者似忠而难知也欤?
甚矣,似之乱真也。
故曰「恶紫」:谓其夺朱也;
「恶莠」:谓其乱苗也;
「恶乡原」:谓其乱德也。
孟子忧之,故曰:「君子反经而已矣」。
君子之所贵,必其可传、可继者也。
是以谓之经。
经者,常也。
君子茍常之为贵,则彼茍难殄行,无为为之矣。
茍难者无所获,殄行者无所利,则庶民并兴,巧者不能独进,拙者可以自效。
吾虚心而察之,贤者可事,能者可使,而天下治矣。
魏元忠 武周 · 袁楚客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六
今皇帝新服厥德。
任官惟贤才。
左右惟其人。
君为元首。
臣作股肱。
可布大化以利朝廷。
存古道以正天下。
去邪佞使小人之道消。
进忠良使君子之道长。
岂得安其荣宠守其循默者哉。
若以此为常。
非所以爱人治国矣。
传曰。
苟利社稷。
专之可也。
君侯念之哉。
汉成帝时
王氏擅权。
刘向谏曰。
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
枝叶落。
本根无所庇荫。
方今同姓疏远。
母党专政。
排摈宗枝。
孤弱公族。
非所以保守社稷。
安固国嗣也。
其言甚切。
多所称引。
成帝虽悲伤叹息。
而不能用。
此非帝不知之。
而不赞者。
臣之罪也。
其后王氏竟假周公之事。
而起田常之乱。
此乃大臣循默之失也。
惟君侯戒之哉。
夫利万物者道也。
惟君子能行之。
害万物者邪也。
惟小人固为之。
以道心济物。
则上天祐之。
虽履危而必安矣。
以邪心害物。
则明神殛之。
虽居安而必危矣。
何则。
势使之然也。
故济物者其心广矣。
害物者其心褊矣。
心广者所务不专于身。
心褊者所利不及于物。
哲人知其若此。
必守道以广其心。
屈已以利其物。
行道于身而必全其身。
行道于国而必全其国。
帝王失道之正。
大臣必以道化之。
伊尹有言曰。
予弗克俾厥后为尧舜
其心愧耻。
若挞于韨。
获览伊尹之说。
尧舜之君。
但以道佐之。
亦可致之尧舜也。
既食人主之禄。
而忧人主之事。
光赞其美。
规救其恶。
建功于当年。
可谓无负于天下。
惟君侯志之哉。
夫欲安天下者先正其本。
本正则天下必固。
不正其本则天下必危。
国之兴亡。
实在此矣。
师丹曰。
太子者天下之本也。
譬之大树。
无本则枝叶零瘁。
国无太子
则朝野不安。
王必立之者。
储君有次立之势。
故令师保教以君人之道。
用蕴崇其德。
所以重宗社而安天下也。
皇子既长而未定嗣。
是天下无本。
可谓危矣。
犹大树无枝叶。
何以存乎。
愿君侯以清宴之间。
而尽言于上。
择其贤者而立之。
此乃安天下之道也。
书曰。
一人元良
万邦以贞。
斯之谓也。
而使春宫久旷。
岂谓宜乎。
此则朝廷之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古之封子弟建侯伯者。
将以籓屏王室。
安固邦基。
垂永代之业。
为磐石之宗也。
又闻女有内则。
男有外
男女有别。
刚柔分矣。
内外斯隔。
阴阳著矣。
岂可滥哉。
然而幕府者。
丈夫之职。
非妇人之事。
今诸公主开建府僚。
崇置法官
秩若亲王
以女处男职。
所谓长阴而抑阳也。
而望阴阳不愆。
风雨无爽。
其可得乎。
窃谓非致远之计。
乖久长之策。
书曰。
事不师古。
以克永代。
匪说攸闻。
此之谓也。
此则朝廷之二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人之生也。
有祸有福。
有贵有贱。
此并禀之于前业。
当受之于此身。
然崇佛教者。
特以资彼来生。
鲜有益于见报。
若求之理国。
恐不在此矣。
然三教俱设。
各有所务。
而行之者。
不可过也。
行释教者。
修身之本。
行儒教者。
理国之源。
修身是来生之资。
理国乃即代之务。
然则即代至近。
来生至远。
舍近求远。
不亦乖乎。
存彼弃此。
不亦谬乎。
今度人既多。
缁衣满路。
率无戒行。
宁有经业。
空赍重宝。
专附权门。
取钱奏名。
皆有定价。
昔之卖官也。
钱入公府。
今卖度也。
钱入私家。
以兹入道。
实非履正。
诡情不变。
徒为游食。
使法侣有失。
而流俗生厌。
名曰度人。
其实颓矣。
今主上虽希心圣教。
专想泯空。
社稷何。
苍生何。
君侯不以中庸之义。
悟大圣之志。
但能致一代于仁寿之域。
斯亦至尊之道也。
此则朝廷之三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古人有言曰。
唯名与器。
不可以假人。
书曰。
天工人其代之。
故知代天工。
非才不可。
若有所滥。
失天意。
而无患祸者。
未之有也。
今不专精庶政。
而留心于奇伎。
至于倡优之辈。
因其耳目之好。
遂升之以位。
授之以官。
岂非轻朝廷而乱正法邪。
然人君无私赏。
此上天之化人。
私怒者害物。
私赏者恐费财。
古人此之尤慎。
岂得私人以官乎。
若以此为政。
何以答皇天之命也。
此则朝廷之四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贤者邦家之光也。
任之可以致理。
弃之足能生乱。
三仁去而殷亡。
百里入而秦霸。
有国家者。
固须择也。
昔者战国之代。
得士者昌。
失士者亡。
莫不以求贤为急务。
霸者仗之。
以命诸侯。
况巍巍唐国明天子。
苟存斯道。
则三皇五帝。
可缓步而越也。
近者有制搜扬。
广求贤俊。
戋戋束帛。
贲于丘园。
翘翘车乘。
访及山谷。
此我皇勤之之至也。
虽有好贤之名。
竟无得贤之誉。
非皇情之不眷。
谅有司之过也。
何则。
圣主求贤。
访诸草泽。
及有司选士。
多是亲党。
若非有贿。
以势求。
上失天心。
下违人望。
既非为官择吏。
所谓为人择官。
蠹政之源。
败国之甚。
书曰。
治乱在庶官。
孔安国曰。
得人则理。
失人则乱。
葛洪曰。
秀才不知书。
孝廉浊如泥。
高第贤良吝如蝇。
古人规职勤诵经。
今人图家勉营生。
此之谓也。
此则朝廷之五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阉竖者
给宫掖之事。
供扫除之役。
上古皆备此职。
但以奴隶畜之。
岂及于官次。
中古以来。
大道乖丧。
不重贤哲。
唯亲近习
或委以事。
或授以权。
遂使竖刁乱齐。
伊戾败宋。
君侧之人。
众所畏惧。
葛洪所谓鹰头之蝇。
庙垣之鼠。
无拳无勇。
职为乱阶者也。
洎乎后汉
用事尤甚。
时君乃不知其失。
大臣又畏罪不言。
所以害及生灵。
毒流天下。
至于晚节。
竟乱中朝。
各相党馀。
屠害良善。
此时也。
忠臣义士。
睹斯慷慨。
不得不权行杀戮。
至于无须而横死者。
不可胜言。
岂非结祸之深。
自危之速。
易曰。
小人用壮。
斯之谓也。
自大君受命。
中兴成务。
独有阉竖
坐升班秩。
既无正阙。
多授员外
举其全数。
满千人。
苟绾青紫。
蚕食府库。
既非致理之道。
实为长乱之阶。
书曰。
人无于水鉴。
当于人鉴。
观往古之成败。
亦可见今之得丧。
故曰前事之验。
后事之师。
此则朝廷之六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自古圣帝。
卑宫菲食。
茅茨不剪。
采椽不斲。
将以俭约遗子孙。
亦所以爱惜人力也。
书曰。
酣酒嗜音。
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况于臣下。
安得以肆屠为务乎。
若有僭滥。
生患祸。
患祸之来。
可翘足而待也。
今之公王。
凡有所赏。
将以倾府库。
所造私宅。
皆是官供。
观其疏凿池亭。
崇峻廊宇。
山无木石。
他山以致之。
木无因近。
穷远以采之。
珍馆出云。
画堂赫日。
造之竟岁。
功用不绝。
自开泰以来。
未之有也。
而行者见之。
佥曰非国戚不得如此。
贵人不得若斯。
仆每闻斯言。
将有以讥于君矣。
何者。
为君所以养人。
非所以害人。
今外戚不助养人。
反害于人。
岂有益于吾君乎。
然堂上远于百里。
君门隔于九重。
人主既不知之。
君侯又不言之。
岂使人主虚受谤于天下也。
此则朝廷之七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官者将以理人。
将以安人
非以乱人。
非以害人。
故先王欲人理。
必选材以理之。
欲人安。
省事以安之。
不欲人于乱。
拨乱以整之。
不欲人有害。
去害以全之。
若此。
诚欲于天下同忧矣。
人有乐。
君共之。
君有乐。
人庆之。
可谓同乐矣。
如此。
则上下无间。
君臣合德。
同于一体也。
若下有怀忧之人。
上无同忧之主。
欲求人理。
不可得也。
今天下穷困。
海内虚耗。
复以州牧县
选授多不得人。
自馀僚佐
鲜有称职。
不务公谨。
专于割剥。
人不聊生。
安肯惧死。
既不惧死。
是能生变。
下有忧而上不知也。
比之马也。
除其害牧。
状之羊也。
去其乱偫。
此道尚有所阙。
而反更员外置官。
所谓助桀为虐。
足以速祸也。
夫人之情自知。
员外恐人不畏。
峻法以惧之。
恐财之不足。
枉道以夺之。
以有限之物。
供无厌之用。
欲其不乱。
岂可得哉。
古人有言。
十羊九牧。
羊既不得食。
人亦不得息。
唐虞之代。
建官惟百。
夏商官倍。
亦克用乂。
书曰。
官不必备惟其人。
孔子管仲曰。
官事不摄。
焉得俭。
据此。
虽正员之官。
犹不欲其备。
况其员之外更置员外乎。
此则朝廷之八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英主开基以定天下者。
将以传之于万代也。
继明之帝。
岂得隳之哉。
有所下废。
则政出多门。
政出多门。
大乱之渐也。
近封数夫人者。
皆先朝之宫女。
赏其勤劳。
加之邑号。
若备内职
则不当知外。
不备内职
自可居外。
安得出入内外。
往来宫掖者哉。
若下创革。
内言出。
外言入。
内外互言。
禁卫何施。
弄君之法。
纵而不禁。
非所以重宗庙固国家也。
孔子曰。
彼妇之口。
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
可以死败。
戒之哉。
戒之哉。
此则朝廷之九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以正道事君者。
将以安天下也。
以非道事君者。
所以危天下也。
臣不可不任之正道者
行仁义以补君之过。
道者行蛊媚以成君之恶。
补过者国之干也。
成恶者国之贼也。
今代或有不修忠正以事君。
引鬼神而惑主。
然则鬼神之事。
冥寞难知。
故非道之人。
因此自致其诈。
售其赂遗。
据非材之位。
食非德之禄。
此国贼也。
书曰。
官不及私眤。
惟其能。
爵罔及恶德。
惟其贤。
又曰。
与治同道罔不兴。
与乱同事罔不亡。
传曰。
国之将兴。
听于人。
将亡。
听于神。
岂近是乎。
此则朝廷之十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乎。
此十失者。
诚国之巨蠹。
粗而言之。
以有言于君侯者。
将以扶危去蠹。
救苍生之命。
愿君侯稍垂意。
微有所采。
此亦君侯自安之道也。
庶几无忽。
请车驾还京奏 唐 · 郭子仪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二
臣闻雍州之地。古称天府
右控陇蜀。左扼崤函。
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
神明之奥。王者所都。
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兵强士勇。雄视八方。
有利则出攻。无利则入守。
此用武之国。非诸夏所同。
秦汉因之。卒成帝业。
其后或处之而泰。去之而亡。
前史所书。不唯一姓。
及隋氏季末。炀帝南迁。
河洛邱墟。兵戈乱起。
高祖倡义。亦先入关。
惟能剪灭奸雄。底定区宇。
以至于太宗高宗之盛。中宗元宗之明。
多在秦川。鲜居东洛
间者羯胡构乱。九服分崩。
河北河南。尽从逆命。
然而先帝仗朔方之众。庆绪奔亡。
陛下藉西土之师。朝义就戮。
岂唯天道助顺。抑亦地形使然。
此陛下所知。非臣饰说
近因吐蕃淩逼。銮驾东巡。
盖以六军之兵。素非精练。
皆市肆屠沽之人。务挂虚名。
苟避征赋。及驱以就战。
百无一堪。亦有潜输货财。
因以求免。又中官掩蔽。
庶政多荒。遂令陛下振荡不安。
退居陕服。斯盖关于委任失所。
岂可谓秦地非良者哉。今道路云云。
不知信否。咸谓陛下已有成命。
将幸洛都。臣熟思其端。
未见其利。夫以东周之地。
久陷贼中。宫室焚烧。
十不存一。百曹荒废。
曾无尺椽。中间畿内。
不满千户。井邑榛棘。
豺狼所嗥。既乏军储。
又鲜人力。东至郑汴。
达于徐方。北自覃怀
经于相土。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将何以奉万乘之牲饩。
供百官之次舍。矧其狭阨
才数百里间。东有成皋
南有二室。险不足恃。
适为战场。陛下奈何弃久安之势。
从至危之策。忽社稷之计。
生天下之心。臣虽至愚。
窃为陛下不取。且圣旨所虑。
岂不以京畿新遭剽掠。田野空虚。
恐粮食不充。国用有阙。
以臣所见。深谓不然。
卫文公小国之君。诸侯之主耳。
懿公为狄所灭。始庐于曹。
衣大布之衣。冠大帛之冠。
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三百乘。
卒能恢复旧业。享无疆之休。
况明明天子。躬俭节用。
苟能黜素餐之吏。去冗食之官。
竖刁易牙之权。任蘧瑗史䲡之直。
薄征弛力。恤隐迨鳏。
委诸相以简贤任能。付老臣以练兵禦侮。
则黎元自理。寇盗自平。
中兴之功。旬月可冀。
卜年之期。永无极矣。
时迈顺动。回銮上都
再造邦家。惟新庶政。
奉宗庙以修荐享。谒陵寝以崇孝思。
臣虽陨越。死无所恨。
有感五首 其三 764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引用典故:金汤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钱谦益曰:“自吐蕃入寇,车驾东幸,程元振劝帝都洛阳郭子仪奏请亟还京师,以为东周土地狭阨,险不足恃,适为战场,明明天子,躬俭节用,黜素餐,去冗食,抑竖刁易牙之权,任蘧瑗史䲡之直,则黎元自理,盗贼自平,甫诗正隐括大意。”)
端拱箴988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小畜外集》卷一○、《古文集成》卷五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九、《文章类选》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生蒸民,树之司牧。
开物成务,膺图授箓。
为君实难,惟辟作福。
在以欲而从人,不以人而从欲。
位既尊大,时惟开泰。
渐忘焦劳,或生懈怠。
乃有谏诤,乃陈箴诫,箴诫惟艰,斥君之过;
谏诤惟艰,救君之祸。
君或好谏,臣亦何患?
臣或尽忠,君何不从?
君臣之义,今古攸同。
普天之下,人谁不宾?
如父如母,为妾为臣。
虐之则雠,抚之则亲。
是以王者,可畏非民。
率土之宾,物何不足?
乃犀乃贝,惟珠惟玉,寒不被体,馁不充腹。
是以圣人,所宝惟谷。
无侈乘舆,无奢宫宇,当念贫民,室无环堵。
无崇台榭,无广陂池,当念流民,地无立锥。
御服煌煌,有采有章,一裘之费,百家衣裳。
御膳郁郁,有有肉,一食之用,千人口腹。
勿谓丰财,经费不节,须知府库,聚民膏血
勿谓强兵,征伐不息,须知干戈,害民稼穑。
赏罚者国之大柄,喜怒者人之常情。
赏虽由己,勿因喜而行;
罚虽在我,勿因怒而刑。
喜赏或滥,亏损天鉴;
怒刑不正,枉屈人命。
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乐成、尹寿,所以为其师友。
小臣阉官,执巾沃盥,干议政事,于何不乱?
竖刁、易牙,所以败其邦家。
孰为君子?
先人后己。
信而用之,斯为至理。
孰为小人?
害物谋身。
察而斥之,斯为至仁。
无好人辩,或有虚诞,喋喋之言,侈而多讪。
无恶人讷,或有淳质,期期之口,直而不屈。
浮图之教,乃戎乃蕃,汉明之际,始入中原,行之既久,存而勿论。
匈奴之种,无义无仁,秦皇之后,常苦边尘,禦之以道,疏而勿亲。
计口授田,兼并何有?
是谓仁政,及于黔首。
约人署吏,侵渔则少,是谓能官,惠于无告
父天母地,日兄月姊,乃郊乃禋,劝其孝悌。
左辅右弼,前疑后丞,一举一动,戒其骄矜。
罔或明察,体用伤;
罔或弛紊,国经不张。
行乎大中之道,渐乎无何之乡,游神乎简易之域,息虑乎清净之场。
斯则妙有,垂之无疆。
谁谓古道,背而不还?
君或行之,是亦非艰。
谁谓淳风,去而不返?
君或继之,是亦何远!
慎始则多,克终盖鲜。
朽索当手,覆车在眼。
庸庸祗祗,兢兢战战。
小臣司箴,敢告旒冕。
论语拾遗 其六 处约处乐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
不仁而久约,则怨而思乱;
久乐,则骄而忘患。
故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然则何所处之而可?
曰:仁人在上,则不仁者约而不怨,乐而不骄。
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
竖刁、易牙俱事桓公,终仲之世,二子皆不敢动,而况管仲之上哉?
唐玄宗宪宗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栾城后集》卷一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六
唐玄宗、宪宗皆中兴之主也。
玄宗继中、睿之乱,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分裂之患,约己任贤,而贞观之治可复也。
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
虽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齐桓公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首。
管仲死,用竖刁、易牙,身死不得葬,五公子争立,伯业随毁。
盖中人可以上下,此三君者,皆中主耳。
方其起于忧患厄困之中,知贤人之可任以排难,则勉强而从之,然非其所安也。
及其祸难既平,国家无事,则其心之所安者佚乐,所悦者谀佞也,故祸发皆不旋踵,若合符节。
太宗既平天下,始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终用长孙无忌、岑文本、褚遂良。
帝亦恭俭节用,去冗官,节浮费,内无宫掖侈靡之奉,旁无近幸赐予之失,贞观之治斯已过半矣!
治书御史权万纪尝言:「宣、饶部中鉴山治银,岁可取数百万缗,以佐国用」。
帝怒骂曰:「吾所乏忠言嘉谟,有益于民者耳。
汝为御史,不能进贤退不肖,而訹吾以利,岂谓我汉桓、灵耶」?
斥去不用。
于是士莫敢以利言者。
故房、杜诸人得效其忠力,以致贞观之盛。
玄宗,初用姚崇、宋、卢怀慎、苏颋,后用张说、源乾曜、张九龄;
宪宗,初用杜黄裳、李吉甫、裴垍、裴度、李绛,后用韦贯之、崔群。
虽未足以方驾房、杜,然皆一时名臣也,故开元元和之初,其治庶几于贞观。
玄宗方用宋璟,而宇文融以括田幸,遽至宰相,后虽以公议罢去,而思之不已。
宰相曰:「公等暴恶,朕已罪之矣。
然国用不足,将奈何」?
裴光庭等不能答。
既死,而言利者争进。
韦坚、杨慎矜、王鉷日以益甚,至杨国忠而聚歛极矣!
故天宝之乱,海内分裂,不可复合。
宪宗方平淮蔡,裴度未及还朝,而程异、皇甫镈皆以利进。
三上书,极论不可。
帝以天下略平,欲台池宫观以自娱乐,镈、异揣知其意,数贡羡财以顺所欲。
卒逐去,而镈、异皆相。
不三年而祸发于宦官
玄宗在位岁久,聚歛之害遍于天下,故天下遂分。
宪宗之世其害未究,故祸止于其身。
然方镇之强,宦官之横,遂与唐相终始。
可不哀哉!
呜呼,太宗之恭俭,所忍无几耳,而福至于不可胜尽;
玄、宪之淫佚,所获无几耳,而祸至于不可胜言。
而世主终莫之悟,覆车相寻,不绝于世,盖未之思欤!
碧云寺乾隆辛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三
鹿苑压崇,云廊开士寮。
一空惟寂寂(此俗所云于公寺者洗污秽为佛宇亦不置粥饭僧乃觉清净宜人,元著乃超超。
安得延僧灿,犹然恶竖刁
倚栏评古迹,殷鉴在前朝。
状元策一道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
臣对:臣闻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
商道不衰,何以见高宗
四夷不叛,何以见宣王
汉无昌邑之变,则无以启宣帝
唐无宫壸之变,则无以启明皇
是以知君天下者,遇祸逢乱,当以刚大为心,无遽以惊忧自沮,灼知此理,然后可以知天意之所在矣。
臣尝历考前古兴衰拨乱之君,以谓莫善于宪宗,莫不善于文宗
何以言之?
宪宗当唐室陵夷之际,藩镇跋扈,主权下移,乃能左顾右盼,慨然起恢复之心。
不幸廷臣异议,刺客在朝,京师皇皇,朝不谋夕,惟宪宗当宁发愤,屏声却欲,讨贼之心愈厉。
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又明年平淮、蔡,元和之功,卓然为天下冠。
此以刚大为心者也。
文宗昭悯之后,阉寺执柄,主威不宣,虽能高举远蹈,毅然有扫除之心,不幸委任失当,害及非辜,甘露之祸,言之使人酸楚。
岂非文宗遽以泣下沾襟,魂飞气索,自比周赧,又自比汉献,又自谓无与尧舜,又自纵酒以伤其生,悲辛愁苦,不复以朝廷为意。
此以惊忧自沮者也。
故臣尝断之曰:若宪宗,可谓知天意之所在;
文宗者,又何足与论天意哉!
盖祸乱之作,正圣人奋励之时也,何至以惊忧自沮乎?
今陛下痛九庙未还,两宫犹远,又悯国步之久艰,悼已事之失策,然深察祸乱之故,是乃皇天所以启至圣也。
伏惟陛下谨之重之,以刚大为心,无遽以惊忧自沮,庶几与商高宗、周宣王、汉宣帝等相揖于千载之上,合皇天所以畀付之意,不胜臣子至愿。
然以刚大为心者,要当夙兴夜寐,恶衣菲食,屏远便佞,登崇俊良,好切直之言,戒声色之惑,先定规模,以定大事。
臣观古之圣人,将大有施为于天下者,必先默定规模,而后从事,其应也有候,其成也有形,非若顺风扬帆,一求快意而无所归赴也。
商君之法,非良法也,然而规模先定,故能兵雄天下,臣服诸侯;
苏秦之术,非善术也,然而规模先定,故能合六姓之异,却彊之兵。
淮阴高帝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而西会荥阳,无一不如其言者,规模先定故也。
耿弇光武以定渔阳,取涿郡,还收富平,而东下齐,无一不如其言者,规模先定故也。
伏仰陛下欲迎九庙,归两宫,安国步而康庶事,式扩规模,固已定于圣心,而又元枢捷报,歼厥渠魁。
自前世之君观之,固有满假而自大,以速天下之谤者矣。
独陛下不然,乃撝谦不居,躬御便殿,亲颁德音,以前世中兴之君为问。
至于攘夷狄,弭盗贼,足食练兵,澄冗官,复农业,革贪污而消冒滥,宽民力而给车徒,前世中兴之施为,祖宗传绪之法度,下询于承学之士,曰「本于自得,可以持危扶颠者」,此有以知陛下用心之效也。
臣虽智识浅陋,然而仰见规模宏阔深大,辄整冠肃容,再拜稽首曰:猗欤盛哉,有君如此,天下何忧乎,宗庙社稷何忧乎,二圣六宫暂淹蛮貊,亦何忧乎!
臣学术至空虚也,然忠愤所激,敢不敷陈管见,上裨日月之光?
臣谨昧死上愚对。
臣伏读圣策曰:「古先辟王继中微之世,承思治之民,芟夷大患,事半而功倍。
少康一旅而复有夏,宣王兴衰以隆成周,光武三年而兴汉祚,肃宗再岁而复两京,皆蒙前人之绪,拨乱反正,若此其易也」。
臣有以见陛下规模远大,知所以为中兴之本也。
臣闻禹有治水之德,民心怀之,故其有天下也十有七世,历年四百六十有二。
少康一旅而复有夏者,祖宗之德在人也。
稷有播种之德,民心怀之,故其有天下也三十七世,历年八百有馀。
宣王兴衰以隆成周者,祖宗之德在人也。
汉高祖有宽仁之德在人,故其有天下也二十一世,而历年至于四百。
然则光武三年而兴汉祚者,岂非蒙高祖之德哉?
唐太宗有仁义之德在人,故其有天下也二十四世,而历年仅及三百,然则肃宗再岁而复两京者,岂非蒙太宗之德哉?
皇宋一祖六宗,英灵在天,功德在民,中兴之运,正归今日,傥能扩此规模,济以兢谨,果何往而不可乎!
伏读圣策曰:「今赖四方黎献翊戴眇躬,列圣之泽未远也。
朕焦心劳思,不敢爱身以勤民?
然屈己以和戎,而戎狄内侵」。
臣有以见陛下规模远大,知祖宗之德,士民之归,将乘此时,为两宫中国雪积年之耻也。
臣观金虏有必亡之势三。
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而金虏皆与有焉。
臣请为陛下历陈之。
始皇并吞六国,可以止矣,恣心快意,复征南越,曾不知骊山之役未成,而二世、子婴已被害而就擒矣。
此以好战而亡也。
隋文帝远平江东,可以止矣,炀帝嗣位,亲驾征辽,曾不知锦帆未过隋渠,而大盗已据其都矣。
此亦好战而亡也。
蠢尔金虏,亦何足以、隋比,顾论好战必亡,因以及之。
夫蕞然疥癣,臣事高丽,奴事契丹,中国视之,如居霄汉而观蝼蚁,曾何足以污齿牙!
乃不自循分,陆梁咆哮,自靖国兴兵,越于今三十馀载矣。
适国家当此否运,乃敢欺天叛人,犯我王略,侵我中国,夺我两河,又捣我都城,又要我二圣,又入我淮右,践我江浙。
呜呼悲夫!
积骨如山矣,流血如河矣,夷城如墟矣。
皇天昭昭,灭亡无日。
此臣所以言好战必亡也。
西晋之乱,匈奴、鲜卑纷纭于中国,而其豪杰间起,为之君长,如刘元海、苻坚、石勒、慕容隽之俦,皆以绝异之资,驱驾一时之贤俊,其彊者至有天下太半,然终覆亡相继,不过一传再传而灭,何也?
夷狄之心,固安于无法也,而束缚于中国之法。
中国之心,固安于法度也,而苦于为夷狄之行。
君臣相戾,上下不安,虽建都邑,立城社,其心岌岌然,常若寄寓于其间,其能久乎?
蠢尔金虏,亦何足以元海、苻坚比,顾论失其故俗,因以及之。
夫其不安窟穴,既灭契丹,复陵中国,意将诵诗读书,佩玉鸣鸾,效我中国之制。
沐猴带冠,爰居闻乐,想其忧愁无聊,如被五木而居九地,终身不快,卒于死而已矣。
此臣所以言失其故俗必亡也。
始皇灭韩,张良奋椎击其车;
朱泚僭号,段秀实提笏击其额。
天下之人,其视金虏,谁不欲寝处其皮而食其肉,顾其路无由耳。
今虏我中国士庶入于窟穴,固亦有豪杰慷慨之士欲图之久矣。
而又骂辱及于公卿,鞭扑行于殿陛,贵为将相,而不免有囚徒之耻,将见有愤惋郁结而思变者矣。
此臣所以言人心不服必亡也。
区区一刘豫,欲收中国之心,呜呼愚哉!
中国之心,岂易收乎?
刘豫者,何为者耶?
素无勋德,殊乏声称,天下徒见其背叛于君亲,而委身于夷狄尔。
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
然金虏虽有必亡之势,而我有必兴之理,不可不讲也。
臣观古人所以谋人之国,必有一定之计。
越王之取吴,是骄之而已;
之取六国,是散其从而已;
高祖之项籍,是离间其君臣而已。
今越之计、秦之计、高祖之计,宜次第而用之。
当先用越王之法骄之,使其侈心肆意,无复忌惮,天其灭之,将见权臣争彊篡夺之祸起矣。
臣请备论越王所以取吴之术,惟陛下听之。
范蠡曰「卑辞厚礼以骄之」,越王自称曰「草鄙之人」,自称其国曰「贡献之邑」;
范蠡曰「玩好女乐以骄之」,越王则先之以皮币,随之以管籥,使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其称吴为天王者,范蠡使尊之以名也;
其请亲为前驱者,范蠡使以身为市也。
今日之骄虏,当损益其法可也。
呜呼!
越王含辛茹苦,志在报吴,非笃志之君,其孰能之?
以民之不蕃,而兵之不给也,乃下令于国中曰: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
女子十七不嫁,丈夫二十不娶,则罪其父母。
生男子也,赐束脩、一犬;
生女子也,赐束脩、一豚。
生三人,公与之母;
生二人,公与之饩。
支子死、当室者死,则哭泣之,葬埋之,如其子也。
载脂与以食孺子,身耕妻织以裕国人。
国人其恩,感其德,愤其土地之狭,而悯其会稽之耻也。
于是父兄请战,不许;
父兄则又请战,而致其辞曰:「越四封之内,其视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雠,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敢不尽力乎」?
及其将行,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谓是行也,而可无死乎」?
陛下欲灭金虏,当先结吾民之心可也。
越王之在国也,觞酒豆肉以分左右,饮酒不尽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吴,今陛下有是乎?
病者问,死者葬,老其老,长其幼,慈其孤,求以报吴,今陛下有是乎?
富者安之,贫者与之,救其不足,裁其有馀,求以报吴,今陛下有是乎?
南事楚,西事晋,北事齐,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未尝敢绝,求以报吴,今陛下有是乎?
如其有也,天下幸甚;
若犹未也,伏愿陛下勉之。
越王归国四年,愤祖宗之雠,思欲一战以快心,范蠡曰:「未可也」。
五年而吴王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又欲乘其间以伐吴,范蠡曰:「姑待之」。
七年,吴王杀申胥,又欲乘其间以伐范蠡曰:「姑待之」。
七年吴国蟹、不遗种,又欲乘其间以伐吴,范蠡曰:「姑待之」。
今之金虏,虽有必亡之势三,然而谗乎?
喜优乎?
憎辅而远弼乎?
曾杀贤如申胥乎?
曾有天灾如蟹、不遗种者乎?
必也俟其天时去,人事失,然后可以图之。
越王归国二十年,乃得举兵以遂其志。
其举兵也,必智以度天下之众寡,仁以共三军之饥劳,勇以断疑而决大事;
又舌庸使之审赏,苦成使之审罚,大夫种使之审物,大夫蠡使之审备,大夫皋使之审声。
其将行也,则背屏而立,委夫人以内
背檐而立,委大夫以国政。
其至军也,则斩通行赂者,又明日徙舍,则斩不从令者,又明日徙舍,则斩不用命者。
又明日徇军,则归无兄弟尽在军者;
又明日徇军,则归有昏眊之疾者;
又明日徇军,则归筋力不足以胜甲兵,志行不足以听命令者。
虽列国之君,不足以为今务,然其禁密如此,亦可喜也,故能一战而败吴于囿,再战而败吴于泓,又战而败吴于郊,夷其城,犁其庭,墟其庙,以雪积年之耻。
陛下欲报金虏,愿观其用心,而以越王之法用之,不亦可乎!
伏读圣策曰:「招诱以弭盗,而盗贼犹炽」。
臣有见陛下规模远大,欲攘夷狄而先靖中国也。
臣闻唐太宗之说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
去奢从俭,轻徭省赋,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
韩愈之说曰:「刺史不得其官,观察不得其职,财已竭而歛不休,人已穷而赋急,其不去而为盗也,亦幸矣」。
此皆论良民为赋歛所困,故不得已而为盗尔。
今日之事,则又甚于此。
其横行于州郡,啸聚于山林者,类皆军兵尔。
此曹在太平时,帖首妥尾,惟上之令。
不幸中国多故,朝廷权轻,何尔动辄怨怒耶?
而一夫倡乱,百夫从之;
百夫倡乱,千万人从之。
然使吾无间而可入,则朱滔不能起卢龙之卒,而李怀光不能彊邠宁之兵。
今其所以一呼响应者,其心不服也。
其心所以不服者,无乃吾恭俭未至乎,用人未当乎,赏无功而罚无罪乎?
唐德宗放象豹,出宫人,以恭俭服天下;
常衮,用崔祐甫,以用人服天下;
赏淄青将士,以折其奸谋,杖邵光超,以惩其贪冒,又以赏罚服天下。
李正己持兵十五万,雄视山东,其将士闻德宗所为如此,皆投兵相顾,曰:「明天子出矣,吾辈犹反乎」!
不特此也,吐蕃恃其彊大,以凌侮中国,非一日积也。
德宗即位使者归告其国主曰:「新天子出宫人,放禽兽,威德英武,洽于中国」。
吐蕃大悦,遣使入贡。
德宗恭俭委任,信赏必罚,行于户庭之间,而彊蕃悍卒,自格于千里之外。
使其恪守此心终始不变,则贞观之风,亦不难到,奈何其自败坏也!
臣愿陛下笃恭俭,谨用人,明赏罚,以收天下之心。
若曰「我有甲兵,可以诛其不服,我有招降,可以俟其改过」,诚恐去一大盗,其事卒未已也。
诚能用臣之说,非特悍卒格心,而蕃戎亦且悔过也,故臣以太宗、韩愈、德宗之事为献。
伏读圣策曰:「以食为急,漕运不继,而廪乏羡馀
以兵为重,选练未精,而军多冗」。
此有以见陛下规模远大,知兵食之不可不虑也。
臣以谓漕运不继,宜选财赋之官;
选练未精,宜责将帅之职。
唐代宗以国用虚乏,馈饷纷纷,独得一刘晏,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操天下赢赀,而军用以给,以财赋得其人也。
臣愚欲于常赋之外,创置一司,名曰「军兴」,凡关市榷酤载在有司者,不与其数,独变通有无,权制轻重,使利归公上,歛不及民。
出入钱谷,勾检簿书,则付之士类;
书符檄,觇低昂,则付之皂吏。
明敏精悍如刘晏辈,实司其职,夫何忧漕运之不继乎!
马燧之在河东也,驭马厮役,教以骑射,制甲有长短之等,造车为行止之宜。
比及二年,得精兵二万,以将帅得其人也。
臣愚欲于冗兵之数,创置一军,名曰「精锐」,凡攻冲战斗,功在有司者,不与此选,独招降之兵,擒获之兵,俾弓矢戈矛,随器而使,有能者则书之尺籍,其无能者则驱之屯田。
择彊力勇毅马燧辈,实司其职,夫何忧选练之未精也!
伏读圣策曰:「吏员猥并,而失职之士尚众;
田莱多荒,而复业之农尚寡」。
此有以见陛下规模远大,知吏农之不可不虑也。
臣以谓吏员猥并,宜行辟举之法;
田莱多荒,宜行屯田之法。
沈既济宰臣叙群司,州郡辟僚佐,其意欲无失职之士也。
臣愚欲使宰臣精选太守部使者之职,若群僚则太守辟举,若监当、若巡尉使者辟举。
举而不当,重者褫其职,轻者罚其金,吏部台谏得以纠正之。
每辟一员,则具二人以待之,补者既上,则又辟一人以待之,前后相承,虽怠者亦励。
夫国家所以设官分职,将惟贤才之求,非为尔衣食之资也。
志在衣食,胡不为工乎,为商乎,为农而力田亩乎,胡为在缙绅之列也?
夫责之以士人,则朝廷待之亦不可轻。
太守监司之赴官也,若内若外,皆陛辞而后行,监司为一辈,郡太守为一辈,当行之日,陛下亲御正殿,借辞色。
告监司则曰:「一路官吏,实汝之托」。
郡守则曰:「一郡官吏,实汝之托。
汝当夙夜以思,宣我所以爱民之意,予有大赉报汝功,亦有大罚惩不恪」。
庶几贤才并用,则失职非所患也。
邓艾欲行陈、颍以东,屯田两淮,得谷五万斛,其意欲得复业之农也。
臣愚不敢远引,且以镇江一路论之:屯兵江口,无虑数万人,就以二万人论之,人必有家,家止五人,人日二升,日计二千斛,月计六万斛,则岁百万斛矣。
顾此馈运,非由天降,非从地出,皆当取之于民。
三吴之间,旱暵仍岁,长淮以北,草莽连云,去岁到今,米斗千馀,今此下民,谁救其迫。
而又追需急于星火,箠械酷于秋霜。
开元屯田之法,振武屯田之法,不知其可用乎?
勋官八品以上,前资七品以上,此建官之法也。
土柔则五十亩而一牛,土刚则二十亩而一牛,此耕耨之法也。
如是之法,出于开元。
募人为十五屯,屯置一百五十人,令各就高为堡,东起振武,转而西过,极云州界中,出入河山之险八百馀里,寇来不能为害,人得肆耕其中。
如是之法,出于振武
臣愿自淮以北,开置屯田,参开元、振武之法,非特足以招复业之农,而军储所资,亦足以宽其忧矣。
伏读圣策曰:「严赃吏之诛,而未能革贪污之俗;
优军功之赏,而无以消冒滥之风」。
此有以见陛下规模远大,欲清流俗而惩侥倖也。
毛玠尚书,而士大夫不敢鲜衣美食;
杨绾宰相,而豪贵功臣为之彻乐、毁第、减驺御。
赃吏贪污,流风远矣。
臣愿陛下去声远色、躬俭节用,以励朝廷,朝廷宰相却苞苴、断货贿,以励猾胥而惩狡吏,又何患贪污之弗革乎!
元载、王缙秉政,四方以贿求官者相踵于门,大者出于、缙,小者出于卓英倩,皆如所欲而去。
代宗欲得士大夫之不阿附者为己用,乃擢李栖筠御史大夫,事出主意,宰相不知,缙等由是稍绌。
臣今欲用此策以消冒滥,可乎?
大将以功来上,陛下亲据其中一二人见而劳问之,果有功者,优加拔擢,其或言语不伦,事涉诞罔者,痛加惩斥,又何患冒滥之弗消乎?
伏读圣策曰:「方今外攘夷狄,则不足以靖民;
取于民有制,则不足以给车徒之众。
为人父而榷其子,则又何以保民而王哉」?
此有以见陛下规模远大,恤民如是之深也。
臣伏读圣问至此,不觉涕泗交颐,仰知陛下仁心如天地之大,而天下弗知也。
臣观滨江郡县为守为令者,类无远图,阳羡惠山之民,何其被酷之深也!
率敛之名,种类闳大:秋苗之外,又有苗头;
苗头未已,又行折八;
折八未已,又曰大姓;
大姓竭矣,又曰湮实;
湮实虚矣,又曰均敷;
均敷之外,名字未易数也。
流离奔窜,益以无聊。
前日桑麻沃润,鸡犬相闻;
今为狐狸之居,虎豹之宅,苍烟白露,弥望满野。
彼所谓守令,独抵几而言曰:「与其委之于盗贼,孰若输之于国家」?
呜呼,安得此委巷之语乎!
堂堂国家,而下比于盗贼,不忠之罪,莫大于此矣。
夫节财即生财之道也。
今藩方大使,各置使臣,收召亲戚,竭民膏血,以市私恩。
或曰准备,或曰干办者,不知其几人也。
色目纷纷,难以数举,凡医巫卜祝之流,皆在其选。
诸县添置武尉,尤为无用,见敌则走,小胜则杀贫民以要功。
居山则卖私茗,滨海则鬻私醝,未及交付,则已捕之为己功矣。
不知平时剥肤椎髓,歛怨招谤,以廪此曹,果何谓哉?
臣愿陛下明降诏书,戒饬藩方,罢去武尉,以苏凋瘵,此亦保民之道也。
伏读圣策曰:「朕弗明治道,仍暗事几,凡此数者,交战于胸中,徒寝而弗寐,当食而叹。
子大夫与国同患难久矣,宜考前世中兴之主,其施为次序有切于今者,祖宗传绪累世,其法有可举而行者,平时种学待问,奇谋硕画本于自得,可以持危扶颠者,其悉意以陈,朕将亲览」。
臣有以见陛下规模远大,谦冲退托,将以追配前王,绍述祖宗,旁搜远取,以尽愚夫之虑也。
臣窃谓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上。
是故震伐鬼方者,高宗之刚;
严有翼者,宣王之刚;
信赏必罚者,宣帝之刚;
赳赳雄断者,光武之刚也。
陛下之欲中兴,当以刚德为主,去谗节欲,远佞防奸,此中兴之本也。
祖宗传绪之意,大抵以俭德为主。
恭闻仁祖服浣衣,寝絁被,力行恭俭,不忍费一毫以伤民力,至今父老言我仁祖,必泣下沾襟。
盖俭必仁,仁必能感天下。
陛下欲绍祖宗,当以俭德为主,珍奇弗御,玩好弗求,此祖宗之意也。
夫攘夷狄,弭寇盗,足食练兵,澄冗官,复农业,革贪污而消冒滥,宽民力而给车徒者,臣以一言而该之,不过曰刚与俭而已。
然刚俭之德,圣心自明,天下犹未信者,何也?
臣窃有说焉。
臣尝读《左氏传》,见吕甥论君子小人情状于秦穆公,何其切至也!
其曰:「小人戚,谓之不免;
君子恕,以为必归」。
又曰:「小人曰岂归君,君子曰必归君」。
又曰:「小人曰必报雠,君子曰必报德」。
夫士人所见高远,故其言多恕;
小人所见浅狭,故其语易深。
善夫孟子有曰:「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夫百姓以齐王为爱牛,以小人之见每如此也。
然小人满天下,而所谓士人者几何?
虽家置一喙,言提其耳,不能胜众多之口也,则人主于食息謦欬之间,其可以弗谨乎?
文王一饭,武王亦一饭,文王再饭,武王亦再饭,是武王以身试文王之安否也。
盖一饭则我力微矣,今吾亲一饭而已,力不其微乎?
此其所以可忧也。
再饭则我力彊矣,今吾亲至于再饭,无乃寿考之期乎?
此所以可喜也。
武王之于文王如此,若陛下之心,臣得而知之。
方当春阳昼敷,行宫别殿,花柳纷纷,想陛下念两宫之在北边,尘沙漠漠,不得共此融和也,其何安乎?
盛夏之际,风窗水院,凉气凄清,窃想陛下念两宫之在北边,蛮毡拥蔽,不得共此疏畅也,亦何安乎?
澄江泻练,夜飘香,陛下享此乐时,必曰「西风凄劲,两宫得无忧乎」?
狐裘温暖,兽炭春红,陛下享此乐时,必曰「朔雪袤丈,两宫得无寒乎」?
至于陈水陆,饱奇珍,必投箸而起曰:「雁粉腥羊,两宫所不便也,食其能下咽乎」?
居广厦,处深宫,必抚几而叹曰:「穹庐区脱,两宫必难处也,居其能安席乎」?
今闾巷之人,氓隶之伍,皆知有父兄妻子之乐,室家聚处之欢,陛下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以金虏之故,使陛下冬不得其温,夏不得其凊,昏无所于定,晨无所于省,问寝之私,何时可遂乎?
在原之急,何时可救乎?
日往月来,何时可归乎?
每岁时遇物,想惟圣心雷厉,天泪雨流,抚剑长吁,思欲扫清蛮帐,以还二圣之车。
此臣心之所以知陛下者如此。
若小民之心则不然,以谓搜揽珍禽,驱驰骏马,道路之言,有若上诬圣德者。
此臣所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不量微贱,思为陛下雪之也。
深察其言,盖亦有自焉。
唐阍人仇士良致仕,其党送归私第,教以固宠之术,曰:「天子不可令閒,尝当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及他事」。
又曰:「谨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
其党拜谢而去。
此术既行,卒使天子昏惑于上,大臣壅蔽于下,兵柄在手,官爵在手,废立在手,至自称曰「定策国老」,而称昭宗曰「门生天子」。
呜呼!
不臣之态,臣岂忍陈于君父之前。
彼私求禽马,动以陛下为名,此臣之所以耻也,又何怪乎小民?
陛下欲尊临宸极,泽及寰区,何不反其术而用之,勿为其所陷也。
阍寺闻名,国之不祥也,是以尧舜阍寺不闻于《典》、《谟》,三王阍寺不闻于《誓》、《诰》,竖刁闻于齐而齐乱,伊戾闻于宋而宋危。
今此曹名字稍稍有闻,此臣所以忧也。
窃惟万乘之尊,深居邃宇,万机之暇,何以为情?
贤士大夫见有时矣,宦官子女安居前后矣。
有时者易疏,前后者难间,圣情荏苒,不知其非。
不若使之安扫除之役,复门户之私,凡交结往来者有禁,敢与政事者必诛。
陛下日御便殿,亲近儒者,讲诗书之指归,论古今之成败,追求典故,历访民情,不在于分文析字,絺章绘句,为书生之学以取天下之名也。
呜呼!
隋炀帝陈后主岂曰不文,足以亡国而已,果何补于人主之学欤?
臣愿陛下之为学也,见前世道德之主,英明之王,则瞻之仰之,退而自省,曰:「吾其以此为法乎」?
见前世暴虐之主,则震焉沮焉,退而自省,曰:「吾其以是为戒乎」?
读贤臣传,默观百僚中有类是者,任之勿疑;
读佞臣传,默观左右有类是者,诛之无赦。
久之不倦,将闻阍寺之言,见便佞之态,如狐狸夜号而鸱枭昼舞也,则陛下之圣德进矣。
唐宪宗卓为中兴之主,其必有以也。
及观其与宰相论道于延英殿,日旰暑甚,汗透御服,宰相请退,宪宗留之,曰:「朕入禁中,所与游者独宫人宦官尔,故乐与卿等共谈为理之要」。
此其所以兴乎!
臣闻「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陛下勿谓深宫密殿,万事无迹也,然善恶未究,四海已知。
历观前史所宫闱之谋,床笫之语,想见时君以谓宫中不得而知也,而况外庭乎;
外庭不得而知也,而况天下乎。
然而皎如日星,不可掩没,卒为天下后世之所嗤笑。
呜呼,其亦可畏也哉!
故古人有言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谨其独也」。
谨独之学,其用甚大,陛下不可不知也。
古之圣人所以端拱岩廊,而四方万里日趋于治,天地清明,日星循轨,百谷用成,蛮夷率服,用此道也。
心一不善,足以伤天地之和;
心欲悔过,固已同天地之德。
古之圣人,所以趋众善之门而得改过之要者,不过听谏一路而已。
此臣所学于师,盖以为持颠扶危之术也。
舜,圣人也,而益戒之以「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武王亦圣人也,而召公戒之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以至禹有善言之拜,汤有改过之称。
汉高祖何人也,止能听谏,故能成四百载之大业;
唐太宗亦何人也,止能听谏,故能成三百载之洪基。
至于商纣杀谏臣,其祚终归于周室;
成帝杀谏臣,其祚终移于王氏;
明皇杀谏臣,其祚终微于禄山
杀一谏臣,真若无与于治乱也,然乱臣贼子,苛政虐刑,一切不得闻也,不亡何待乎?
故臣愿陛下先以谨独为心,后以听谏为意,奖借言路,以旌直士之风,以至远阉寺,亲儒臣,以成就规模之大,此臣所望于陛下也。
草茅贱士,充赋在庭者,志在一第尔,独臣不揆愚贱,妄议国体,负罪于不可赦,可谓愚矣。
然臣闻天下之事,宰相能行之,谏官能言之;
职不在此,虽抱奇策,拥雄材,无路可进,卒于老死而已。
伏惟国家策士之制,上自公卿之子弟,下至山林之匹夫,皆得自竭以罄其所怀。
非天子黜陟赏罚之吏,而得议百官之长短;
非天子钱谷大农之吏,而得推财赋之多少;
非天子帷幄将帅之臣,而得论兵革之彊弱。
则夫宰相谏官之事,一旦得以详说而悉数之,而臣何敢无说以处于此?
又况晏子一言,而使齐侯省刑;
田千秋一言,而使武帝太子
柳伉一言,而使代宗程元振
谁谓皇皇大宋无其人乎!
《皋陶谟》曰:「天叙有典」。
是父子之间,君臣之际,无非天理也。
臣处闺门之内,勉明孝道久矣,今自山林中来,望见陛下,突兀孤忠,卓然发于悃愊,不可遏也。
此盖天理自然,无足怪者。
臣或志在爵禄,不为陛下一言,臣谁欺,欺天乎?
故臣宁吐一言,退鈇钺之诛于司败不忍欺天以昧此心也,惟陛下幸赦其愚。
臣谨对(《横浦先生文集》卷一二。又见《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四,《皇宋中兴两朝圣》卷一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二,《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四,《宋史》卷三七四《张九成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续资治通鉴》卷一一○。)
此对前原有策问一篇,今移入《宋高宗》卷。
晋文公问守原议809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
问寺人勃鞮。以畀赵衰
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
所以承天子。树霸功
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媟近
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
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
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
虽或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
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矣。
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
先轸中军晋君疏而不咨。
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
其可以为法乎。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
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
竖刁以败。则获原启疆。
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
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
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
以力则彊。以义则天子之册也。
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
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宏石得以杀望之。
误之者晋文公也。呜呼。
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
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
况于问与举又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
余故著晋君之罪。以附春秋许世子赵盾之义。
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798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五
翱再拜。
齐桓公不疑于其臣。
管夷吾信而霸天下。
攘夷狄。
匡周室。
亡国存。
荆楚服。
诸侯无不至焉。
竖刁易牙信而国乱。
身死不葬。
五公子争立。
兄弟相及者数世。
桓公之信于其臣。
一道也。
所信者得其人。
德格于天地。
功及于后代。
不得其人。
则不能免其身。
知人不易也。
岂惟霸者为然。
虽圣人亦不能免焉。
帝尧之时。
贤不肖皆立于朝。
能知舜。
于是乎放驩兜
共工
殛鲧窜三苗。
举禹稷皋陶二十有二人。
加诸上位。
崩三载。
四海遏密八音。
后代之人。
皆谓之帝尧焉。
向使不能知舜。
而遂尊驩兜共工之党于朝。
禹稷皋陶之下二十有二人不能用。
将不得为齐桓公矣。
岂复得曰大哉之为君也。
惟天为大。
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者哉。
春秋曰。
灭项。
孰灭之。
盖齐灭之。
曷为不言齐灭之。
桓公讳也。
春秋为贤者讳。
此灭人之国。
何贤尔。
君子之恶恶也嫉始。
善善也乐终。
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
故君子为之讳也。
继绝存亡。
贤者之事也。
管夷吾用所以能继绝世存亡国焉尔。
竖刁易牙
则不能也。
向使桓公始不用管夷吾
末有竖刁易牙
争权不葬。
而乱齐国
则幽厉之诸侯也。
始用贤而终身讳其恶
君子之乐用贤也如此。
始不用贤。
以及其终。
而幸后世之掩其过也。
则微矣。
然则居上位流德泽于百姓者。
何所劳乎。
劳于择贤。
得其人措诸上。
使天下皆化之焉而已矣。
兹天子之大臣有土千里者。
孰有如执事之好贤不倦者焉。
盖得其人亦多矣。
其所可求而不取者。
则有人焉。
陇西李观
奇士也。
伏闻执事知其贤。
将用之未及。
病死。
昌黎韩愈
得古人之遗风。
明于理乱根本之所由。
伏闻执事又知其贤。
将用之未及。
宣武军节度使之所用。
皆豪杰之士也。
如此人不时出。
自古天下亦有数百年无如其人者焉。
执事皆得而知之。
皆不得而用之。
翱实为执事惜焉。
岂惟翱一人而已。
后之读前载者。
亦必多为执事惜之矣。
兹有平昌孟郊
贞士也。
伏闻执事旧知之。
为五言诗。
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建安诸子南朝二谢
能兼其体而有之。
李观梁肃补阙书曰。
之五言。
其有高处。
在古无上。
其有平处。
下顾二谢
韩愈诗曰。
作诗三百首。
杳默咸池音
彼二子皆知言者。
岂欺天下之人哉。
穷饿不得安养其亲。
周天下无所遇。
作诗曰。
肠亦苦。
强歌声无欢。
出门如有阂。
谁谓天地宽。
其穷也甚矣。
又有张籍李景俭者。
皆奇士也。
未闻阁下知之。
凡贤人奇士。
皆自有所负。
不苟合于世。
是以虽见之。
难得而知也。
见而不能知其贤。
如勿见而已矣。
知其贤而不能用。
如勿知其贤而已矣。
用而不能尽其材。
如勿用而巳矣。
能尽其材而容谗人之所间者。
如勿尽其材而已矣。
故见贤而能知。
知而能用。
用而能尽其材。
而不容谗人之所间者。
天下一人而已矣。
兹有二人焉皆来。
其一贤士也。
其一常常之人也。
待之礼貌不加隆焉。
则贤者行。
而常常之人日来矣。
况其待常常之人加厚。
则善人何求而来哉。
孔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圣人不好色而好德者也。
虽好德而不如好色者次也。
德与色均好之。
又其次也。
虽好德而不如好色者下也。
最甚不好德而好色者穷矣。
有人告曰。
某所有女。
国色也。
天下之人。
必将极其力而求之。
而无所爱矣。
有人告曰。
某所有人。
国士也。
天下之人。
则不能一往而见焉。
是岂非不好德而好色者乎。
贤者则宜有以别于天下之人矣。
孔子述易定礼乐。
删诗序书作春秋。
圣人也。
奋乎百世之上。
其所化之者。
非其道。
则夷狄之人也。
孔子之庙存焉。
虽贤者亦不能日往拜之。
以其益于人者寡矣。
故无益于人。
孔子之庙。
尚不能朝夕而事焉。
况天下之人乎。
有待于人。
而不能礼善人良士。
则不如无待也。
呜呼。
人之降年。
不可与期。
将为他人之所得。
而大有立于世。
与其短命而死。
皆不可知也。
二者卒然有一于之身。
他日为执事惜之。
不可既矣。
执事终不得而用之矣。
虽恨之。
亦无可奈何矣。
翱穷贱人也。
直辞无让。
非所宜至于此者也。
为道之存焉耳。
不直则不足以伸道也。
非好多言者也。
翱再拜。